摘 要: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退役篮球运动员在职业转换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可行路径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退役篮球运动员在职业转换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受“金牌至上”思维的影响、专业文化知识匮乏、学历水平不高、相关政策实施滞缓、牵涉的部门繁多以及个体运动员自身问题等。加快我国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对策的落实,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设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本研究指出,提高退役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培训质量、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计划、健全退役篮球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促进他们的职业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篮球、政策、职业转换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of Retired Basketball Players in China
WANG Zixuan1, QI Shibo1, CHEN Liquan2
(1.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00, Heilongjiang, China) (2.Colleg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Q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uzhou 3240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logic and o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reer transition faced by retired basketball players in China and the feasible pa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areer transformation of retired basketball players in China,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gold medal first\" thinking, lack of professional cultural knowledge, low educational level, slow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numerous departments involved and individual athletes' own problems, etc. 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areer transformation of retired basketball players in China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implemen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build a strong country in sports and culture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raining of retired basketball players, carrying out targeted vocational training programs and perfec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retired basketball player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ir career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Retired athletes; basketball; policy; career transitions
1我国篮球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影响因素
1.1社会因素
中国篮球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换是一个涉及人事、医保、社保、劳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系统性社会问题,因此创造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换机会需要国家、社会、市场的相互协调调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各地政府机构机构、企业竞聘上岗,各地政府机构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机会变窄。退役运动员从小就进行封闭或半封闭专业性训练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经验较差,在职业转换中社会接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体教融合的背景下,篮球退役运动员转换高校体育教师需求增加,退役篮球运动员的职业转换机遇增加。
1.2个体因素
篮球运动员在退役后是否能够成功进行职业转换,其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我国的篮球运动员大多都是从小就接受专业的篮球训练,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让他们很难有机会去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们从小接受的是“金牌至上”的教育,运动员专注提升自己的专项技能的能力从而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文化知识的培养。篮球运动员从下就接受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导致他们缺乏社会沟通、适应、工作和职场技能。这些问题使得运动员在退役后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转换机会。
1.3政策因素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等,从指导思想、岗位设置、岗位职责、退役运动员入校担任体育教练员的任职条件、组织实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为促进退役运动员以体育教练员的身份转入学校就业提供了行动指南[1]。一方面,说明国家的政策推动退役专业运动员进入高校推动体教融合,提高高校运动技能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促使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对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提供更大的平台。退役运动员通过高校的“锻炼”使得退役运动员在人才市场上更有竞争性。
2.我国退役职业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现状
“三大球”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体育强国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三大球”训练体系,提高“三大球”训练和竞赛的科学水平,并全面推动“三大球”运动的普及和提升。并实现“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的平衡发展。中国的篮球项目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我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篮球联赛——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因此有许多职业篮球运动员和梯队运动员。每年都有许多运动员因伤病、年龄、成绩等因素退役。这些运动员为促进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重大贡献。退役是每个职业选手都要经过的一个时期,预示着运动生涯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启。篮球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将自己的篮球技术进行有效地转换,让他们在退役后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并能顺利地就业,是保证篮球项目健康发展的关键。
篮球运动员退役职业转换,指动员退役后利用篮球专项的技术能力从而转变角色的能力。据国家体委统计,目前全国职业运动员约为五万人,而每年有3000-4000人退役,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篮球是一项团体球类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长周期的训练以及相对封闭的训练环境。在我国,90%以上的高水平篮球选手都是在儿童阶段就接受了专门的篮球训练,这就造成了知识的相对边缘化。
长期专业训练的篮球运动员,在退役后突然面对角色转变和复杂社会的挑战时,会感受到巨大差异。这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极大压力,构成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职业转型的重要考验。退役后,运动员首要任务是融入社会,其次是实现专业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工作,适应新的生活。要不断提高基本素质,使其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的融合自己的专业技术。
目前,我国对退役篮球运动员的职业安置主要包括政策性安置、知识型安置和经济性安置三种途径。
2.1经济性现状
2010年8月2至4日,国家体育总局在青岛市山东省举行了全国体育系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座谈会。座谈会上学习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示精神,对各地在运动员文化教行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就如何货彻落实(指导意见》进行了具体部署[2]。劳动者可凭《就业失业登记证》跨地区按规定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就业 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3],就业困难运动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针对特殊工种实行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制度的情况,那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士,可依据相关规定获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于运动员退役,会按照规定领取相应的退役费或者是自行选择择业并获得经济补偿金。2023年CBA新赛季发布会,CBA与中国人寿推出职业运动员退役保障计划说明职业联赛也对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的经济保障重视起来。建立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机制是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是我国推行的政策性经济帮扶政策。
2.2知识性现状
在我国,长久以来的历史与政治背景对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并未能像其他领域那样迅速壮大和普及。尤其是在运动员培养方面,我们似乎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训练上,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文化素质的培育。这种偏重体力训练的做法,虽然保证了运动员能够具备出色的体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导致许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来支撑他们在社会中的立足之本。结果便是,除了那些在国际赛场上为国家赢得荣誉的顶尖选手之外,这些运动员往往因为肩负着为祖国争光的重任,得以享受到更加完善的退役安置和职业规划服务。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运动员而言,退役后面临的则是一片迷茫和挑战。他们不仅要重新适应没有了竞技舞台的生活节奏,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有些人可能还会发现自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出现生活困难,难以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以针对这一问题, 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在专业训练的基础上, 加大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 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能够提升我国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有利于他们在今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而且还能够加大国际上对我国体育事业的认可度[4]。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推进优秀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各项政策改革,运动员进高校继续学习深造,通过学校的渠道进行职业转换。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的意见》是我国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视。大部分的篮球运动员都是在少年的时候就被送到了专业队,所以他们不能去正规的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在专业队里,他们的文化知识都是零散的,无法达到进行升学考试的条件。在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难度进一步增加,用人单位会在退役运动员相同条件下首先考虑文化知识素质。因此提升文化知识素质是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化需要攻克的重要问题。
2.3政策性现状
为有效解决退役运动员保障问题,加快退役运动员融入社会,处理好转型后的职业发展及适应问题,国务院及国务院相关部委及直属机构在2002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诸如:《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运动员聘用暂定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的意见》《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上述政策法规的实施对有效改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职业转换不畅”“生计资本低下”“专业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等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因此这些政策性安置手段对我国篮球运动员退役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性。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体教融合是促进校园体育发展与发展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历史选择的重要途径,从而为优秀运动员退役职业转换提供了政策指南与信念支持。优秀退役运动员可以发挥其专业的技能知识从而指导学校的青少年学习准确且专业的运动技能,壮大教师队伍和推动实施落实我国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和深化改革。
3.现阶段我国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存在的问题
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在“金牌至上”观念下,篮球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表现,以争取CBA联赛冠军和奥运会金牌为终极目标,为国家荣誉而战。许多运动员在年少时即接受专业训练,并处于集体管理之下,因缺乏时间和精力而无法系统的文化学习。在“体育与教育分离”的情况下,退役后这些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劣势。2011年7月,当“世界冠军摆摊生活”的报道传开时,人们就联想到了曾经当搓澡工的邹春兰和摊位上摆摊的艾冬梅,他们的遭遇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和感慨。同情自然是有的,而在人们内心的感慨中,却包含了一些不满和无奈的情绪。在被同情感动之余,人们开始质疑:为何确立给退役运动员提供最低保障的政策如此艰难?然而随着报道的深入,人们逐渐了解到,其实有为他们提供就业补助的政策存在,至于这些资助资金用在何处,除了张尚武的说法之外,别无他证。于是,被感慨淹没的思绪逐渐清晰,人们开始逐渐冷静思考,明白到,尽管存在不完善,然而依旧存在相关政策,对于早年就进入专业队接受训练的运动员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而未知的社会,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谋生,却又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时刻,理性的人们开始伸出援手,资深运动员陈光标率先行动,坚实有力的支援之手向张尚武伸出。然而喜悦未能持续,两位社会学家公开羞辱张尚武,导致这位某企业慈善部副部长无法再忍受现状。于是,我们见证了张尚武再次走上街头表演,这位退役运动员的困境再次引起公众热议[6]。“张尚武”案例使得我们关注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化问题,但“张尚武”不只是个例,退役运动员生活窘迫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3.1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需求性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加强体育教育的实效性。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从体育课程与教材体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7]。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对优秀退役职业运动员需求增加,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社会的需求性增加从而促使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率变高,职业篮球运动员在退役后进入高校教学对高校教师队伍篮球专业素质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并极好的优化了高校体育任课教师的总体结构。
3.2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文化教育问题
目前,我国以各级体校为主体的训练体制,为国家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高水平专业化”与“边缘化”相结合的现象,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体育学校的培养阶段,运动员普遍奉行“金牌至上”的理念,高水平队伍的选拔、学校直升通道以及就业机会都与他们的竞技表现直接相关。这种唯运动成绩论导致了运动员的文化水平、社会阅历以及其他职业技能被忽视,阻碍了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事业的长远进展[8]。以运动员进修学历为例,首要面对的挑战是升学难题。大多数运动员要经历艰辛才能进入大学,即使是那些突破过世界、亚洲或全国纪录的极少数也不例外,他们或许能够获得大学的保送,或者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有机会参加高水平运动队,并通过竞技选拔进入高校;但是,在普通高校单独招生中,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一般的运动员,想要考上大学,就必须要参加高考,而且考上的可能性很小。其次,在毕业过程中,运动员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因为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退役后再次进入学习环境,这违背了体育教育的规律,即使是考上了大学,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大学教育难度大,毕业难度大,直接造成了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到2009年,在役运动员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位的比率只有22.6%,远低于当年的30%。
近些年,我国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逐年增加,退役篮球运动员有极高的专业性技能在文化知识方面十分缺乏从而导致退役后职业转换率低的主要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退役篮球篮球运动员在用人市场上在相同专业技能水平上,用人单位更加倾向文化知识能力更强的。为此,必须加强对其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其文化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实现其职业转变的关键。
3.3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安置措施问题
目前,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日臻完善,但安置工作的落实却依然缓慢,运动员待安置率居高不下、就业渠道较少、就业率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9]。究其原因,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安置涉及的因素众多,大致包括:政策主体、政策执行、资源分配、行为选择等。目前,国家在处理篮球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时更加注重为他们安排工作岗位或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但却忽视了运动员的社会融入能力及长期发展。当前的安置措施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退役运动员十分依赖国家安排的岗位和补偿,在“金牌至上”观念下运动员忽视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导致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率低下。
4加快我国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转换的对策
4.1"提高退役篮球运动员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对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运动员要在发挥其专业技能特长的同时并兼顾文化知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并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关系到教育的质量与效果。退役运动员的专业运动性知识、运动技能的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的能力。然而退役篮球运动员面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转换也是不小的挑战,对教书育人的能力与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有着新的要求。因此退役运动员或者快要退役运动员要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退役后职业转换面对全新的职业岗位竞争做足充分的准备。
4.2开展有针对性的退役篮球运动员职业培训
我国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保障政策逐步完善,这些政策从宏观指导到具体执行,从提供物质保障到提供职业培训,呈现出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改革趋势[10]。在此阶段,加强对已退役或即将退役的球员的职业培训,是实现其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要根据篮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兴趣特点等方面差异进行差异的展开培训,其次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知识培训帮助运动员实现快速职业转换。对退役运动员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疏通有利退役篮球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更好地帮助退役篮球运动员适应退役后职业转换。
4.3完善退篮球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体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等多项制度,对退役运动员的各项权利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同时,退役运动员管理工作具有分散性和系统性,亟须立足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理念,结合竞技训练、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因素[11]。近些年我国推出的政策表明我国对建立退役运动员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对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保障有所提高。为了更好的维护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权益,社会保障体系涉及方面广泛不仅包含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对于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八章保障条件中对体育运动员鼓励社会依法展开体育专业教育,就是在实施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高天野,刘建.退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与精准帮扶策略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1,35(03):30-39.
[2]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全国体育系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座谈会[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18(03):65.
[3]白莉.《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政策问答[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2(04):40.
[4]凌涛.浅议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与思想教育齐抓共管[J].办公室业务,2018(05):17.
[5]袁刚,孙启成,左乐.基于SWOT-AHP分析的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发展策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24,46(02):87-94.
[6]程亚红.从世界冠军张尚武现象谈对退役运动员的管理[J].管理观察,2014(26):191-192.
[7]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职业,2023(19):4-7.
[8]杨国庆,刘宇佳.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6):621-625.
[9]李祥虎,张婷,吴春春,等.我国退役运动员多元化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18-21+3.
[10]何娇萍.体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3):88-91.
[11]庞龙,戴羽.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政策的历史变迁、演进特征与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2,36(04):39-45.
作者简介:王子暄(199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齐士博(200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信作者:陈力全(1976—),男,博士研究生,正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与管理、体育经济与健康产业、体育社会学等,chenliquan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