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高中BIYB决赛,一位家长从我身边冲过,在板子后面架起了一个小摄像头。我的前同事戴老师介绍我:“你见过球场上最高的孩子吗?他叫孔夫子,很有天赋。这是他的妈妈,以前是打篮球的,现在全职陪孩子打球。””几天后,2023年蔡崇信篮球奖学金学生名单揭晓。有4个男孩和2个女孩。我看到了那天听到的名字——牛麒晟,身高197厘米,15岁。
蔡崇信篮球奖学金(以下简称“奖学金”)的前身是中国篮协于2019年推出的支持年轻球员赴美留学的“英才计划”。NBA布鲁克林篮网队和WNBA纽约自由队的超级富豪老板仍然只是一个投资者。2021年奖学金独立运作,将深深打上蔡崇信的个人烙印。新一期实习生名单的公布,意味着6名孩子正式进入留美倒计时。
去一个篮球水平最高的国家去学习和打球,显然有助于提高该国的篮球水平。如果留美青年基数足够大,完全有可能效仿中国的八村塁和渡边雄斗,但我不想把这群孩子放在“国篮未来希望”的火上烤。我更愿意给出的定义,是:奖学金是一场“以身育人”的大型社会实验,闪耀着理想主义,而蔡崇信是一个愿意帮助大多数球爸妈的人。
帮助“中国球爹”
16岁的黄浩翔是名单上的另一个男孩。高中时,他就读于广州知信中学。为了方便他锻炼身体,父亲黄绍伟在社区露台上为他开了一个小瓦片操场。学校不训练的日子,老黄就带着小黄来这里训练。操场上经常有鸟粪。每次训练前,他都要扫地、拖地20-30分钟。有时他还充当儿子的搭档,身着手工制作的护具,俨然“铁甲小宝”。他开玩笑说:“老骨头了,不然不敢玩。”
老黄不仅是小黄的特约训练师,还是他的视频分析师。像牛麒晟的母亲一样,他会带着儿子去旅行,把比赛录下来,然后和儿子一起回放。小黄的小学教练郑翔是我的大四。他向我介绍说,“黄浩翔的爸爸很执着。”“海中捞龟”的能量。
两年多前,发生了一件让他恐惧了一辈子的事情。比赛中,黄浩翔与队友正面相撞,用嘴巴撞在队友的额头上,顿时鲜血直流。黄少伟站得稍远,却无力阻止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赶忙跑过去,发现儿子的嘴唇裂了一个很大的口子。片刻之后,父子俩在地上找到了这颗牙齿。这是黄的两颗牙齿中的一颗,另外两颗牙齿移位了。
黄浩翔从头到尾都没有哭,只是在路上老黄送他去医院的时候问,“爸,我能不能不打篮球了?”这个无心的提问,比伤病本身更让老黄心碎。他知道儿子不想错过任何比赛,但他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护具。他怎么能在不危及他新修复的牙齿的情况下强迫他的儿子做他想做的事呢?想来想去,老黄还是决定自己动手!
他连忙将护具改造成了拳击头套,只是体积太大,影响了小黄的发挥。于是在接下来的3周里,他自己验证了这些信息,并经历了2次“产品迭代”,最终打造出一副护具。可以保护整个面部的树脂面膜。黄浩祥带着它在法庭上转了很久。在去年的“青年CBA”总决赛中,他砍下25分8篮板,率队夺得总冠军。除了拿到了朱芳雨亲自为他颁发的MVP奖杯,他还获得了一个霸道的外号——“面具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育儿讲究的今天,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和付出无愧于“伟大”二字,有时甚至流泪。他们或许没有黄绍伟那样特殊的经历,但他们也有很多故事要讲。
热爱篮球的孩子和没有疑虑的父母显然应该接受更好的篮球教育。然而,顶级私立学校每年数十万人民币的学费和中美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
黄绍伟告诉我,在拿到奖学金之前,他的家人“从未想过”出国留学。不仅是他们,2022届奖学金班学生桓司南和桓司凤的家长也公开表示:“留学最大的障碍是资金……奖学金提供的顶级私立学校的资金2023级学生龙云兵父亲龙龙担心“信息不对称”,运动员出身却对美国高中篮球教育一窍不通。
多年前,写《留洋不是万能药:记一个篮球少年的坎坷留洋路》的时候,想破灭被粉色包裹的“留学”。留学的旅程太新,经验太少无法参考,这直接导致它相当于一个充满陷阱的迷宫,而资助和择校只是迷宫的第一轮。因此,有志于出国留学的球员和家长需要不涉及利益的专业帮助。
2006年,漫画家井上武彦为了“重返日本篮球”,发起了著名的“灌篮高手奖学金”,每年为1-2名被选中的孩子提供为期14个月的适当费用。这曾经是中国球迷羡慕的对象。直到首钢雏鹰计划(已停办)和奖学金曝光,中国的爸爸妈妈们才等来了“帮手”。更何况,蔡崇信比井上武彦走得更远。
目前奖学金每年上限为5男5女——项目组希望“少而不是过剩”,从未满员——奖学金提供4年的高中学费、学校寄宿和来回机票每年来中国,医疗保险,每日津贴。蔡崇信说,他希望人们看到:“中国孩子在美国体系中训练后,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球员。他们可以在CBA甚至NBA打球,这不是种族的问题。”
“体育与教育并举,以体育育人”,这是梦想还是现实?
说到青少年篮球,“学练矛盾”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教育的当下,体育往往成为牺牲的对象——这是造成我国各级学校篮球人口差距巨大的直接原因。原因。发起这项“篮球”奖学金,蔡崇信的志向不仅在于培养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更在于在全社会树立“体教融合很重要……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的观念。.
这绝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真知灼见。
1977年,年仅13岁的蔡崇信独自赴美留学。他就读于新泽西州的劳伦斯维尔高中。面对异质文化和陌生环境,唯一快速融入的方式就是参加团队运动、篮球、网球等。曲棍球和橄榄球是他参加的项目。汗水滴落,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被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做到了运动与教学的平衡,不仅顺利被耶鲁大学录取,还成为了校男篮的小前锋。
因此,申请奖学金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足够的文化背景和英语知识”。这是申请并完成美国高中学业的要求,同时也是奖学金的独特价值。被奖学金选中——无论是训练营阶段还是最终大名单——意味着你可以享受到中美两国最顶尖的篮球教育资源,也意味着总有一条“红线”的教导在追逐你,鼓励你你。
黄浩翔是一个真正“体教并重”的篮球少年。因为学习好,黄绍伟从一开始就坚定地希望能够“两条腿走路”。为此,他甚至拒绝了CBA豪门球队的邀请。黄浩祥的中考成绩为672分,达到了“广州市第二梯度线”,超过了特殊学生“第五梯度线”100多分。英语是他的第一科,考了107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例。来自湖北孝感市的熊梓义同学在集训营的英语笔试中名列前十。龙龙告诉我,虽然龙云冰在东直门中学的成绩只是“一般”,但她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她每周训练6次,晚上7:30左右完成作业,“而且通常是11点甚至11点”。一点半就可以睡觉了。”桓司南在清华附中读书时,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节奏,每天下午都要经过艰苦的高强度训练,完成作业。有了这个基础,他在到达佛罗里达州的温德米尔预备高中(曾凡博的母校)后,才得以顺利完成转学。
也有人说:“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蔡崇信曾提到:“我们在体育中学到了团结的道德和精神。最重要的是,在体育中你不会永远是赢家,总是有输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面对失败,如何重新开始,重新站起来,这是很好的价值。”
其实,如果你问父母为什么让孩子打篮球,你会发现他们说的和蔡崇信很像。成为职业运动员太远,体能太“基础”。他们更看重的是篮球在增进友谊、提高难度系数、培养合作精神方面的作用。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健康人格”。
龙龙说,打了篮球之后,龙云兵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遇到陌生人和不熟悉的环境,她都会“躲”起来,现在她不再害怕,结交了不同性格的朋友。“最近我陪她去沉阳看比赛,酒店里有十几个孩子,还有很多家长一起给另一个球员过生日,很热闹,不打篮球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希望女儿去美国后能“更加独立,养成更好的习惯”,以她的健康和篮球方面的突破为基础。
至于黄浩翔,老黄认为,篮球让他“变得更坚强、更坚强”。与此同时,他非常注重以篮球为载体,在孩子们的陪伴下灌输他认为正确的某些行为准则。比如当球队有困难,队友状态普遍不佳的时候,作为核心的你要勇于担当,敢于出手。当你的队友打得很好的时候,你不能控制球不放手,你要学会分享球。“做人就像打篮球,”他说。
“出去看看”
在人类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塔斯马尼亚效应”,意思是封闭的文明最终会退化。走出去的本能驱使着人类不断拓展生存的边界,到达新的彼岸,才成就了今天的繁荣。无论智人在6万多年前离开非洲,还是西方探险家在500年前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都是如此。就连篮球也逃不过这个道理。
荀思南的父母说,当初他们报名参加奖学金训练营,就是为了让孩子“出去看看”。但要出去看看并不容易。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来访者还必须克服主观恐惧。“她的安全会不会有问题?如果她和父母分开,她的自制力会不会太差?如果她想家了怎么办?如果她无法应付艰苦的训练怎么办?”一道道疑问在龙龙的脑海中闪过。他说,之前龙云冰对出国留学没有兴趣,之所以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或许是受到2019级学生王福渠的启发,或者是通过网络点燃了她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总之,她决定出国留学。
经过几次开诚布公的“对话”,全家人决定在100%确定女儿去美国留学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前,不会放弃抗拒。他们尊重女儿的想法,让她追逐自己的梦想。正如黄少伟在安慰妻子时说的那样,“孩子总会飞出去的,只是早晚的问题,放心吧,他的性格很快就会交上朋友的。”
再过几个月,黄浩祥、牛麒晟、范子宏、熊子怡、龙云冰、刘雨倩等6名2023届的学子,将前往美国六所不同的高中开始新的生活。在NCAAD1联赛中产生影响将是他们未来四年的重中之重,他们的技能和学习绝不能肤浅。在这段非凡的经历中,奖学金工作人员仍会在不远处保护他们,全方位监控他们的成长,及时给予小额奖励。
相信项目组成员可以成为舞会爸爸妈妈们的好“守护神”。因为我看到他们给学生做的一个选校表,上面详细写了20个维度的调查,都是通过反复的沟通和海量的网络数据收集的。“婴儿”。“这是为了支持球队,这是我们的父母根本做不到的。”娟司南的父母说道。
留在美国意味着分离,但也孕育了新的希望。
目前,就读于塞拉峡谷高中的王福渠已获得西北大学全额奖学金。她将在下个赛季开始参加NCAAD1联赛。高一新生桓思南,一出AAU(美国业余田径联盟)首秀,就收到了阿拉巴马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三所NCAAD1学校的offer……
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蔡崇信在百忙之中依然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王福克投身西北大学后,不仅在推特上转发了SierraCanyonHighSchool的官宣,还直接给王福克发了一封祝贺邮件。这与他在资本市场上的举动完全不同。奖学金纯属社会公益项目,不打算返还,当然不存在“失败”的风险。
对于一贯主张密切中美两国人民关系的蔡崇信来说,学生们在抵达美国的那一刻,就已经在为塑造中国现代青年的精神面貌,丰富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中国和美国青年。很多人可能会问:多达10名留美小将,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篮球的未来?
其实提问者错了。蔡崇信设立这个奖学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们“成才”,而“成才”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他可以是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也可以是其他领域的人才。奖学金运营负责人杨坤说:“如果他们将来能像蔡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技能推广体育和篮球,回馈社会,那就更好了。”
“我们也希望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延续对篮球的热爱。”杨坤进一步解释道。
篮球这项我们称之为“热血”的残酷运动,留下了很多孩子,但我很高兴,还有一群人鼓起勇气,踏入未知。当然,他们是为自己争取更美好的生活,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为国篮开辟了道路。和数百年前的迪亚士一样,他从未到达目的地印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在发现好望角后创造历史。“好望”,好希望。
不过,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同,小将们登上的不是迪亚斯圣克里斯托瓦尔号,而是蔡崇信花重金为他们打造的钢铁巨轮。这一次,希望他们没有一个人被汹涌的海浪所阻挡,去面对真正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