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跳水生涯经历过很多优秀教练,最感恩的是现任湖北省队主教练刘世明。从1991至1996年,刘世明在国家队带了我6年。正是在这段重要时期,他给我注入了强烈的信心,让我从国家队二三线队员很快上升为一线队员,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为最终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打下坚实基础。
我选择跳水这一行,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父亲原本是想让我一心念书的。由于父亲是当时省体委的负责人,我在业余体校训练时尽管自认为有些天赋,但父母和教练都没有把我对跳水的热望太当回事,对我的要求也不严格,导致我的基本功并不扎实。进入省队后,天赋还能帮助我在队内小范围竞争中游刃有余。可到了1990年进入国家集训队,才发现一切都跟我想象的不同。
在与高手的激烈竞争中,我的基本功差距暴露无遗。在这里,不会有人碍于父亲的面子特别关照我,说白了,我就是个不受重视的边缘角色。看到和我同期进入国家队的师妹伏明霞开始崭露头角,我却从国家集训队队员沦为湖北队带训队员。这段时间,我失落,灰心,甚至一度想就此罢手。
这时,刚刚从国家队退役的刘世明留在队内当教练。作为新人,他的第一批队员也只能从二三线中选。13岁的我和其他3名队友成了他的首批队员,按理,这样的团队在“国字号”里只能随遇而安。
可是,刘世明不是安于现状的人。记得那是1991年初夏的一天,刘世明召集我们开了第一次队内小组会。他当时说的一番话我至今难忘:“你们清楚自己都是边缘人物,我也是教练中的新人。但如果你们觉得我们没什么空间和机会,那就大错特错了!机会和空间都可以去争取,最重要的是必胜的信心。让我们都尽力,看看自己到底行还是不行?我坚信,我们最终会通过努力赢得大家的尊重!”
在这番醍醐灌顶的话面前,失望、压抑、灰心……所有黯淡想法都被深深的震撼击碎!我的运动生涯从未有人对我说过这么提气的话,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到自己原来也有人重视,推开命运大门的双手不再软弱无力。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刘世明目标非常明确——用行动证明实力。这样的想法也让他的执教有了一股强大气场,在他的感染下,全组的热情、激情和欲望都被调动出来。从1991年到1993年,我们组是整个队里训练量最大的。这期间,我们经常是练到双腿抽筋,但大家乐在其中,而我再也没想到过退却。
1992年5月,我拿到了全国冠军赛跳台亚军。在那以前,我还从未跻身过全国前六。我能跳!欣喜之余,我意识到自己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1993年6月,我在北京世界杯决赛中拿到铜牌,冠亚军分别是名将熊倪和萨乌丁。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第一次看到国旗升起。在刘世明带我的6年中,我拿回了多项世界大赛的金牌,并逐渐从二三线过渡到一线主力的位置。可以说,正是在他的执教下,我的风格和动作开始成熟并不断提高。
我说刘世明对我有知遇之恩,不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而是他用自己恪尽职守的行为给了我希望、信心和成长的空间,并且和我共同成长。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事业,而刘世明仍在一线为重振湖北跳水辉煌而忙碌。我们这对曾经的师徒,现在更像是朋友,闲暇时会经常聚在一起聊聊工作和生活,对于他,我只有尊重和敬重。
肖海亮(跳水奥运会冠军)